欢迎来到 餐饮宣传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餐饮发展 > 正文

援外日记:跨学科合作下的共同使命

时间:2024-11-18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卫生健康委员会   

  麻醉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其发展历程见证了医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人类对生命质量追求的提升。自19世纪末,威廉·莫顿首次在公开场合展示乙醚麻醉以来,麻醉学便成为手术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大地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发展。麻醉学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无痛手术的可能,还通过精细的药物调控,保障了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稳定,为复杂手术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40%的人口无法获得基本的麻醉服务,这使得援外医疗队的麻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援外医疗队员肩负着将先进麻醉技术和医疗知识传播到资源匮乏地区的崇高使命。队员们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医疗设备的缺乏以及对当地疾病谱的不熟悉。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队员们不仅要提供紧急和复杂的手术支持,还要致力于带教当地医务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自我维持能力。援外医疗队的成员们,例如,外科医师和麻醉师,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适应能力,以应对老年复杂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难点。他们通过跨学科团队合作,发挥各自的专业技能,共同克服挑战,实现医疗援助的使命。在世界麻醉日前夕,援突尼斯医疗队的麻醉医师王洪涛和普外科陈恩医师就面临着这样一个挑战。

  

  2024年10月8日,普外科来了一位73岁的老年患者,他算是普外科的一名老病号了。老人因为10多年来反反复复肛周肿痛,已经在普外科做了8次局麻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了。局部麻醉影响虽小,但镇痛不完全,患者很难耐受长时间的手术疼痛。之所以每次当地医生都采取最简单的方式处理,是因为老人有着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1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还有40多年的吸烟史,长期吸烟导致老人心肺功能明显下降。更糟糕的是老人并没有规律的控制血压、血糖,为了降低手术风险,当地同事才不得已每次采取最快速有效的处理方式,脓肿消失后也形成了肛瘘,这也就为肛周脓肿的复发留下了隐患,同时多次的肛周脓肿手术,也让肛瘘变得复杂起来。每当老人坐着压迫到肛瘘的时候总会隐隐作痛,这也迫使他再次来到了普外科就诊。

  

  这里少有惊心动魄“救命”的大手术,大都是为了“祛除病痛”的常规手术。本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为了让老人彻底摆脱肛周慢性疼痛以及肛周反复感染的痛苦,陈恩决定对老人肛周感染做一次彻底的清除,这也就需要麻醉医师的全力支持。术前对患者内科疾病的评估和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术前陈恩联合麻醉医师王洪涛、内科医师以及科室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内科状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为了让老人顺利耐受手术,麻醉医师王洪涛通过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系统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以及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并表示尽量采取椎管内麻醉,一来保障手术全程无痛,二来对心肺功能影像较小。而为了保障手术安全,就必须稳定好血压、血糖,同时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最终,在麻醉医师王洪涛的精心守护下,陈恩医师给老人实施了彻底的复杂肛瘘切除术,彻底的清除了肛周的感染病灶,手术持续了20多分钟,几乎无出血,解决了老人困扰10多年来的肛周慢性疼痛问题。术后,老人和家属都非常开心,看着老人满意的笑容,那一刻,我们觉得之前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麻醉医师王洪涛不仅要应对老年复杂病例的麻醉管理,还要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言:“在治疗中,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麻醉医师王洪涛在手术前的准备和患者状态评估中,始终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通过跨学科合作,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最终康复。这种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不仅体现了医疗队对生命的尊重,也展现了中国医疗援助的高水平和国际责任感。

  


原文链接:http://hc.jiangxi.gov.cn/art/2024/10/18/art_38097_50366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