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48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11-18 作者:佚名 来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关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综合医院医疗全程管理中作用的提案》的提案收悉,结合省科学技术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医疗保障局、省药品监督局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中西医结合政策制度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一)完善法规制度。一是2017年《中医药法》正式颁布实施,明确“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等具体要求,从法律层面保障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二是2020年《省中医药条例》正式出台,明确“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等具体要求,从制度层面进一步促进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政策措施在我省落实落细。三是2022年《医师法》施行,第十四条规定“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可以在医疗机构中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者其他临床科室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西医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在执业活动中可以采用与其专业相关的中医药技术方法”。从执业层面拓展各类医师执业范围,保障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合法性。
(二)强化机制保障。一是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等;2021年,省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印发《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等。二是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将“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列为重大工程;同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目标、任务。三是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3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从完善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相关制度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同年,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省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指南(试行)》,推进传染病医院中医药科室规范化建设。
(三)加强协同管理。一是完善中西医结合管理机制。2022年中央编办批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管理体系建设。省、市相关管理职能由医政医管、中医医政共同履行。二是推进中西医协同管理能力提升。创新中西医协同质控模式,组建13个省级(含省综合医院中医专业质控中心)、100个市级中医质控中心对中医特色明显的科室开展质控,同时将20个现代医学特征明显的临床专业纳入省市西医质控中心统一管理。2018年我省印发《中医住院病案首页》,推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和使用效率提升。三是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积极探索建立“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中,我省中医医师占比不断提高,从2018年的4.44%提升到2022年的4.65%。鼓励因地制宜开展绩效考核,如:中大医院形成了符合中医特点的差异化绩效考核方案,激励临床科室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提供优质高效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
二、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服务体系不断夯实
一是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中大医院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库,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不断探索中医药在中西医协同中发挥自身优势的实现途径,省级投入600万元资金建成3个省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二是完成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建设。“十三五”期间,我省有36个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获得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称号。三是推进优势专科中西医协同发展。制定《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与评价标准(Ⅰ、Ⅱ、Ⅲ类)》,实施中医重点专科分类管理,其中Ⅱ类(中西医结合并重方向)重点专科达到30个。四是推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科标准化建设。全省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科室的比例达到100%。将地级市传染病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纳入省政府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投入1200万元在12家传染病医院建成规范化中医药科室。
三、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加大中医药在等评中的比重。在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中增大中医药工作比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指标达到15条,占全部条款的1.35%,总分值共10.2分,占总分的1.02%。较2019版新增11条中医特色指标,指标占比增加0.63个百分点。二是推进中西协同攻关定向突破。发布两批63个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省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完成11个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制定。开展优势病种真实世界循证研究,遴选25个课题项目,列入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以期讲清楚、说明白中医药疗效。三是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整合中西医优势资源推进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攻关,胃癌、瘿气等2个病种专家共识入选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成果。务实推动全省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科学研究,23个病种中西医临床协作初见成效。如:中大医院设立中西医协同特色病区,定期开展科室间中西医协同联合大查房、多学科联合诊疗、中西医协同“1+1”模式专病门诊,探索形成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诊疗新模式。四是加强中药药事服务能力提升。发布第一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目录,遴选192个品种在全省开展按品种调剂使用。目前,有129个中药制剂品种在85家医疗机构调剂使用,调剂总数10余万盒(瓶)。
四、中西医结合研究平台建设不断深化
一是中西医结合学科蓬勃发展。我省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科发展,2023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技术)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二是中西医结合科研投入不断加大。我省在《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中药新药研发和江苏传统名中药二次开发等。“十四五”以来,我省支持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临床医学创新中心等各类平台30多个。省自然基金等围绕中医药领域立项140项,省拨经费8400万元。三是高水平临床研究实现高校院所联动。“十四五”以来,我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单设“中医现代化”指南方向,支持开展中医药防治等方面研究。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牵头的“调神健脾针法治疗功能性肠病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2022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成果中的“调神健脾针法治疗肠易激症技术”在国内多家医院应用。
五、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不断加强
一是中西医结合人才供给不断加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等。目前,全国共有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布点52个。二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医得到鼓励。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提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要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2020年,教育部等3部门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要从2021级起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强化西医学生的中医学相关知识能力培养。三是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大。我省推进省西学中高级人才和基础人才同步培养,启动省西学中高级人才研修项目,累计培养省西学中高级人才135名。印发《江苏省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2023年,全省共有9个市承办省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累计培养学员685名。四是中医全科医生队伍持续壮大。持续通过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大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力度,2015年以来,累计招收中医全科医师1600余人,中医助理全科医师300余人,中医免费培养定向生1737人。五是住院医师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修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将中医门诊轮转作为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培训的重要内容,要求全科专业住院医师熟悉常用中医适宜技术,了解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的运用以及中医诊断思维和治疗的基本规律及技巧等,不断提高全科专业住院医师的中医药服务水平。
六、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成长空间不断拓宽
一是中医药人才岗位晋升空间进一步拓展。2019年,印发《省卫生健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较大幅度提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基本条件和聘用管理办法,有力地拓展了包括中医药人才在内的广大医务人员的岗位晋升空间。二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引育力度进一步加大。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自主公开招聘中医药专业人才,促进招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出台《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直接备案办法》,全面推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线上直接备案办理。三是中医药专业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2023年,省修订印发了我省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标准,突出中医药人才评价特点,明确中医药专业人才职称评审要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等,突出中医药人才的个性评价。
七、医疗保障支撑作用不断强化
一是动态调整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我省印发《关于印发医疗保障支持促进中医药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加快探索医保在中医药领域改革。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调整在宁省(部)属公立医疗机构部分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涉及87个项目,调价金额6500余万元。同时,市级层面涉及中医类项目价格调整25批次,累计调价1162个项目,调价金额6.7余亿元。印发《关于规范整合部分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中医外治、灸法、拔罐和推拿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整合,设立“中药贴敷”等36项新的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二是将院内制剂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印发《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制剂管理暂行办法》和《省基本医疗保险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办法》,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医疗机构制剂等纳入我省医保药品目录。目前,我省已开展2批次的医疗机构制剂目录调整,累计将1629个中药医疗机构制剂纳入了我省医保支付范围。三是推进多元复合付费方式改革。印发《关于印发医保支付中医优势病种目录的通知》,将11个中医优势病种纳入其中,开展按疗效价值付费。针对纯中医治疗病例,率先探索试点中医DRG分组。如:南京市创立51个DRG中医病组,分组后2022年医保基金精准倾斜金额达560万元。针对以西医为主辅以中医治疗病例,设定中医支持系数定向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及各部门相关工作要求,积极采纳吸收贵单位的建议意见,会同省各有关部门合力落实落细中西医结合各项工作。一是不断强化相关政策保障。不断加强对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政策保障和工作指导,持续完善中西医结合相关制度机制,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二是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将中西医结合服务体系纳入全省卫生健康体系的整体大局中去建设和完善,强化综合医院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作共进,推进优势专科和病种建设,扩大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成果应用,逐步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三是不断推动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和临床应用研究。集成创新力量和手段,跨学科、多专业联合组织高校、院所和临床医院,开展中医药相关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临床协作研究,探索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四是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省基础研究计划中及各类科技人才计划,支持中医药领域科研人员自由探索。不断完善多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大力推进西医学习中医,实施西医学习中医专项,培养一批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五是不断深化医疗保障服务改革。深入开展符合中医特色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更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药纳入医保目录,持续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感谢贵单位对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14日
原文链接:http://wjw.jiangsu.gov.cn/art/2024/8/9/art_59524_113199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1-18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
- 2024-11-18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
- 2024-11-18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北省...
- 2024-11-18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
- 2024-11-18河北省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能...
- 2024-11-18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全民健...
- 2024-11-18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河...
- 2024-11-18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北...